誰的愛滋教育?
今晚剛剛在紅絲帶中心, 開完愛滋病諮詢小組(women & children)的第二次會議。會上有來自婦女中心、家計會、外傭團體、愛之家、母嬰健康院、紅絲帶中心、平機會等多個代表, 齊齊為未來5年的愛滋公眾教育政策比意見。
香港愛滋教育一向沒有WSW(women have sex with women 女女性接觸者)角度, 沒有資源funding, 沒有宣傳單張, 沒有任何教育工作面向女女性接觸者; 更不用說數年前當我驗AIDS時, 還要"反說服"工作人員讓我這個低危一族接受愛滋病毒測試的"離譜事件"。為了要政府作出「零的突破」, 我便努力參與會議, 發表意見. (最衰這種會議都在5-7PM的返工時間進行, 搞到我要請假, 好彩只係開3次meeting.) 今天看到這個小組的意見初稿足有十數頁, 當中加入了不少我提出的WSW遇到的問題, 也算有點安慰。
其實席間也聽到不少別的族群的經驗: 原來全港母嬰健康院有"派套服務", 每名婦人以$1登記後, 每3個月可以免費領取12個condom(因為要鼓勵佢地3個月再返來一次), 但係到左更年期就冇得再拿. 點解? 原來因為這個政策源於廿多年前的生育計劃, 當年的condom用作避孕, 而非預防性病! 當然咁落後的思想, 與會者立刻提議佢地改一改啦!
另外, 平機會代表亦提出, 現時的愛滋病教育基於medical framework, 而非一個psy-social的框架, 因此強調疾病的知識傳授、安全套的使用等, 毫不人性. 缺乏後續跟進, 亦不能處理大部份女人依然覺得AIDS唔關自己事的心理障礙, 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提議.
有趣的是 , 非關這個meeting. 早幾天媽找我查詢AIDS hotline, 我仲詳細解釋驗血方法. 原來某家庭成員在內地找性工作者時被其老婆當易捉住, 發現2年來均進行冇帶套不安全性行為! 某家庭成員都四十幾五十歲, 竟然如此竟無警覺 (他曾經因為見到我在明報的訪問, 而突然知道我的性取向, 當時仲拋下一句: 估唔到我讀咁多書都咁樣, 好彩我媽同佢老婆都鬧番佢) .... 當然也可以反映, 經常留意社會動態如我阿媽, AIDS資訊一樣落唔到去佢度。一個異性戀男人的愛滋驚魂, 竟然要向一位「同志」家庭成員查詢, 究竟邊個社群識得保護自己? 嘿嘿, 佢真係要多謝我! 希望佢無事啦, 畢竟佢都係一個自細錫我既家庭成員.
香港愛滋教育一向沒有WSW(women have sex with women 女女性接觸者)角度, 沒有資源funding, 沒有宣傳單張, 沒有任何教育工作面向女女性接觸者; 更不用說數年前當我驗AIDS時, 還要"反說服"工作人員讓我這個低危一族接受愛滋病毒測試的"離譜事件"。為了要政府作出「零的突破」, 我便努力參與會議, 發表意見. (最衰這種會議都在5-7PM的返工時間進行, 搞到我要請假, 好彩只係開3次meeting.) 今天看到這個小組的意見初稿足有十數頁, 當中加入了不少我提出的WSW遇到的問題, 也算有點安慰。
其實席間也聽到不少別的族群的經驗: 原來全港母嬰健康院有"派套服務", 每名婦人以$1登記後, 每3個月可以免費領取12個condom(因為要鼓勵佢地3個月再返來一次), 但係到左更年期就冇得再拿. 點解? 原來因為這個政策源於廿多年前的生育計劃, 當年的condom用作避孕, 而非預防性病! 當然咁落後的思想, 與會者立刻提議佢地改一改啦!
另外, 平機會代表亦提出, 現時的愛滋病教育基於medical framework, 而非一個psy-social的框架, 因此強調疾病的知識傳授、安全套的使用等, 毫不人性. 缺乏後續跟進, 亦不能處理大部份女人依然覺得AIDS唔關自己事的心理障礙, 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提議.
有趣的是 , 非關這個meeting. 早幾天媽找我查詢AIDS hotline, 我仲詳細解釋驗血方法. 原來某家庭成員在內地找性工作者時被其老婆當易捉住, 發現2年來均進行冇帶套不安全性行為! 某家庭成員都四十幾五十歲, 竟然如此竟無警覺 (他曾經因為見到我在明報的訪問, 而突然知道我的性取向, 當時仲拋下一句: 估唔到我讀咁多書都咁樣, 好彩我媽同佢老婆都鬧番佢) .... 當然也可以反映, 經常留意社會動態如我阿媽, AIDS資訊一樣落唔到去佢度。一個異性戀男人的愛滋驚魂, 竟然要向一位「同志」家庭成員查詢, 究竟邊個社群識得保護自己? 嘿嘿, 佢真係要多謝我! 希望佢無事啦, 畢竟佢都係一個自細錫我既家庭成員.
標籤: 同運
0 Comments:
發佈留言
<< Home